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

古今中外、政坛人物、影视名星,娱乐达人,将军与士兵,皇后与妓女,各领风骚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晋剧名旦筱吉仙  

2017-06-07 10:04:25|  分类: 戏曲名人2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晋剧名旦筱吉仙 - 高山兰 -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
          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,直到五十年代,蜚声晋剧艺坛的筱吉仙(本名张宝魁)艺术精湛,自成一家,并培养出许多筱门弟子,为艺苑增加了诸多名角。
              童年坐科学艺  
 一九○○年(光绪二十六年),张宝魁出生于河北省大兴县佟家坞。家境贫寒,靠其父扛活度日。
 本村里有位京剧老艺人曹四,常年承戏。张宝魁经常去听戏,听得入迷,十岁便拜在曹四门下学艺。由于他勤奋刻苦,不到几个月功夫,便初入门径,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表演技巧,学会了几出开蒙的折子戏。师傅曹四见宝魁是个“料儿”,使让其另一徒弟小如意将宝魁带入北京,加入了“大吉利”班学艺,投师于河北梆子世家张吉仙门下,开始了为期七年的严格科班训练,并由京剧改学河北梆子。
  张宝魁的师傅张吉仙,不仅教导有方,而且十分严格。有次在排《梅绛亵》时,张宝魁扮演狐狸精。在这出戏里,狐狸精要踩跷在桌子上一只仅八寸见方的木制“印盒”上,唱做半个多小时。张宝魁初次排练,脚下一软,竟栽了下来。师傅察看伤势不重,当众责打了他十藤根,一面给他揉脚,一面告诫他:“底功不到,需要勒学苦练!”
  自此以后,张宝魁经常天未明即起,借月光练跷工和身段功,终于扎下了坚实的功底。
  张吉仙根据张宝魁长相音色,精心传授青衣戏,使他很快学会了《探窑》、《大登殿》、《宇宙锋》、《双吊孝》、《桑园会》。张吉仙见他比较熟练掌握了河北梆子青衣的传统演唱技巧,甚为满意。为使其继承自己的艺术,特意把自己的名字传给他,这就是“筱吉仙”艺名的来历。
  自此,筱吉仙更加自奋自勉,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            “倒呛”后另辟新径
  一九一八年,张宝魁十八岁时出科,搭黄德胜班,演出于宣化、包头、呼市、张家口一带。正当他青春年少,施展技艺之时,偏偏遇上“倒呛”,竟至沙哑失声,但张宝魁并末因为这种意外的厄运而绝望气馁。他思来想去,最后拿定主意,立志要从以唱为主的青衣,改演以做为主的小旦。为了把小旦的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等表演技巧学到手,塑造出活泼伶俐、令人喜爱的小旦艺术形象,他虚心向老前辈、老师傅和小旦演员求教,刻苦练功,从而颇得小旦角色之精髓。与此同时,他拜了不少名师,学成了一种“背功音”,唱时真假音结合,扬长避短,也很动听。一年之后,他学会了《小上坟》、《双珠配》、《高三上坟》、《背娃子入府》等以表演为主的小旦戏,当贴出海报露演之后,观众深感惊异,并对他闯出的新路,倍加称许。
  筱吉仙二十岁时,结识了晋剧班社以刀马、小旦驰名一时的李子健。李子健是京剧“四小名旦”之一的李世芳的父亲。筱吉仙在张家口看了李子健、杨喜凤(花脸)、侯林山(花脸)、刀片生等名角演出的《凤台关》、《烈火旗》、《反延安》等拿手武打戏后,立志要学到手。李子健便将武戏文唱、外热内冷的演法和诀窍传授结筱吉仙,使其武打艺术有了新的提高。其后,他又在京剧名家王殿魁(武丑)、李鸣玉(武生)、刘德玉(武生)的亲传身授下,学会了武打出手戏《百草山》、《泅州城》、《摇钱树》等。筱吉仙对什么角色都喜欢学习。他曾反串过《铁公鸡》中的张家祥、《塔子沟》中的李金玉、《东皇庄》中的康小八、《艳阳楼》中的高登、《西皇庄》中的许彪、《铁弓缘》中的陈氏等,堪称“一角多能”。
晋剧名旦筱吉仙 - 高山兰 -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白蛇传》中断桥剧照(张宝魁饰白素贞,温兆麟饰许仙)
由河北梆子改唱晋剧 
  河北梆子和晋剧中路梆子同工异曲。河北梆子较山西梆子调门高亢。筱吉仙在与晋剧艺人的艺术交往中,悟出了一条由河北梆子改唱晋剧,比较适合自己嗓音的途径,于是他决心进入晋剧艺坛。他的同行搭档钱寿山(白牡丹)、李春水、邱树山、赵月楼等,也都随他改唱了晋剧。
  筱吉仙虽精通晋剧身段、动作,但对晋剧的唱、念和文武场,却是陌生的。为了学会唱晋剧,他除了用心观察,细心琢磨,虚心学习外,还曾不断求教于晋剧名流毛毛旦、田桂子、三儿生、大牛牛、二牛牛,并同他们搭斑演戏通过不断地切磋、探索、实践,他终于掌握了晋剧唱、念的程式。在张家口一带,颇为同行和同台演出的晋剧名家刘宝山(十二红)、刘明山(五月鲜)、王玉山(水上漂)所称许。
  一九二八年,筱吉仙来到山西省城太原,搭“自成园”班,与晋剧名家青衣大牛牛、王桂兰,花旦二牛牛,小生邱富生,武生刘少贞同台演戏。筱吉仙以他的刀马出手戏《白蛇传》与太原观众见面,以别开生面的武功,细腻传情的演技,赢得了太原晋剧爱好者的赏识。
  其时,筱吉仙风华正茂,精力充沛,将全身武艺带进晋剧表演之中,接连地演出了《泅州城》、《百草山》、《摇钱树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凤台关》、《烈火旗》、《七星庙》、《穆柯寨》、《破洪州》、《佘塘关》、《虹霓关》、《阴魂阵》、《红霞关》、《双锁山》、《梁红玉》、《少华山》、《铁弓缘》、《杀宫》等,以及《美人团》、《火焰驹》、《佛手桔》、《英杰烈》、《双巧配》、《翠屏山》、《对金瓶》、《辛安驿》、《东皇庄》、《西皇庄》、《铁公鸡》、《艳阳楼》、《塔子沟》、《霸王别姬》、《红须大侠》等几十出戏,名声大振。
                技艺精湛独到 
  筱吉仙的演唱技艺,有其独到之处,不仅往昔被人们所公认和称道,而且至今还为人们所传颂。
  他对程式动作,运用自如,表演人物传神逼真。在《白蛇传》的《断桥》一场中,他用有高有低、有起有伏、有快有慢的唱法,行腔深沉而抒情,再加以声泪俱下的表演,充分表现出白素贞对自己的丈夫许仙受人愚弄欺骗而怨恨交加,又气又爱的心情,刻划出一个贤良温顺的妇女形象。在《霸王别姬》一剧中,当项羽兵败,四面楚歌,虞姬情知大势已击,为丈夫排忧舞剑时,她面对霸王强作笑颜,施礼歌舞;转向观众则轻声叹息,面露愁容。这一笑一愁,深刻地表现了虞姬此时此刻内心的悲哀,使观众受到了强烈的感染。
  不论哪个剧种,哪个行当,都很讲究亮相。筱吉仙在《双锁山》一剧中,扮演刘金定出场时,一阵“四股头”,急步上场站定,双肩一抖,背上靠旗颤动,唰唰作响,全神贯注,英姿飒爽,十足地表现出一个女英雄的气概。在《筋王别姬》中虞姬舞剑之后,面向霸王的卧鱼亮相,舒展轻盈,娇烧多姿,造型绝妙。
  在武打戏中,更见其功底深厚,技艺精湛。不论是扮穆桂英、梁红玉、佘赛花、樊梨花,还是演刘金定、刘桂莲、双阳公主,都是多彩多姿,别开生面。开打时,刀枪满台飞舞,动作默契紧凑,每演至此,观众必喝彩叫绝。
                刻苦改革与创新
  筱吉仙发现晋剧念白音韵不清,如把“山西”念成“三西”,把“领旨”念成“领子”,把“人不见影,死不见尸,”念成“仍不见英,司不见司”,等等。他运用京剧、河北梆子的念白,咬字正音,克服了过去唱念变音走音的弊端。
  过去晋剧场面不打“四股头”,他把京剧、河北梆子的场面揉进来,使晋剧有了大小四股头。他还给晋剧加了小镲、小战鼓等乐器,使武打戏的战斗气氛浓郁起来,人物更显威武。过去晋剧只有胡胡、二股弦、三股弦、四股弦,所谓“四大件”伴奏,筱吉仙增添了二胡、大琵琶,成了“六大件”,使晋剧声乐更加动听。
  戏剧讲究化装术。筱吉仙在旦角的扮相上别出心裁地进行了大胆的改革。他把过去旦角包头、只贴四块大鬓(也叫四块瓦)改为贴九块“小碗鬓”,九叶鬓贴成半圆形环绕额上,克服了粗简的缺点,显得格外俊秀俏丽。后来普遍为晋剧旦角所仿效。
  往昔,晋剧武戏不多,很少开打。即使开打,也是过来过去,比比划划,不讲究什么枪花、刀花、趟马、跟头、翻扑,更少见靠架戏和出手戏。筱吉仙大胆地把京剧、河北梆子的身段或作和武功技巧,按照剧情的需要,融汇、揉进到晋剧里。如晋剧旦角“云手”一向是双手并在眼前,交叉环绕,看来十分呆板。筱吉仙把它改为双手交叉,平展齐肩,使人看了有舒展大方之感。又如《潇湘夜雨》过去没有下雨顶风、跑伞、软抢背等动作,筱吉仙也结加了进去。过去晋剧《白蛇传》只演《盗草》一折,他增添了《游湖》、《水谩金山》、《断桥》成为全本。他还把京剧和河北梆子的传统剧目引进来,加以改编,并亲自演出,成了脍炙人口的晋剧剧目,如《泅州城》、《摇钱树》、《辛安驿》、《梁红玉》、《对金瓶》、《虹霓关》、《宇宙锋》、《霸王别姬》等,不下几十个戏,丰富了晋剧的艺术宝库。
晋剧名旦筱吉仙 - 高山兰 -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
 艰难的环境中前进
  在旧社会筱吉仙走的是自我奋斗的道路。“师傅引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。他在黑暗中探索着,坚持着,前进着。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不久,太原沦陷,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,艺人只能苟延残端,混碗饭吃。一九三八年四月以后,筱吉仙曾在太原市南仓巷山西剧院,与丁果汕、郭凤英、程玉英、任玉珍、邱凤英等同台演出过。
  这期间,为了结晋剧找到转机,给同行艺人找到生路,他效法当时北京的“富连成”、“荣春社”、“鸣春社”等班社,并以他过去看过的中国古典小说以及元明戏曲为蓝本,自编自导,排演了《苦节图》、《十粒金丹》、《昭君和番》、《五女兴唐》、《济公传》、《岳飞传》、《金鞭记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封神榜》、《薛仁贵征东》、《薛丁山征西》、《狸猫换太子》等十几出本戏和大型的连台戏,用以招揽观众。特别是他大胆编导、排演的《岳飞传》,宣扬精忠报国思想,激发人民爱国热情,得到广大观众的赞助和敬佩。此剧在当时连演数月,客满不衰。
  筱吉仙在把本戏和连台戏搬上晋剧舞台的同时,还把当时北京时兴的舞台灯光、机关布景引进太原,从北京请来布景名家胡玉昌精心设计,并使之有了新的发展。例如利用光学原理,在台上演人形变换,利用走钢丝的力学原理表演“空中飞人”、“空中斗剑”等,犹如电影中的特技。在演《西游记》中的《水帘洞》、《盘丝洞》、《闹龙宫》、《三盗芭蕉扇》、《三打白骨精》等连本戏时,因有灯光布景的衬托,剧中人物真象在天宫仙境一股。他还从京、津、保等地,邀来武打名手李炳华、刘五华、傅云山、董顺章、冯少成、赵月楼、田月楼、王建国等参加晋剧助演,加上“机关特技”的配合,一声“俺老孙来也!”孙悟空手持金箍棒,从观众头顶飞驰而过,落到舞台之上,神奇惊险,令人叹绝。
  在表演上,筱吉仙还研究出几手“绝技”。如《杀宫》一剧中,他饰演东宫刘桂莲,用“抖剑”的身段动作,来逼谗纪苏玉娥,以表现她的心头之恨,真使观众有“宝剑说话”之感。在《美人团》一剧中,他饰演丑姑姑的“椅子功”,也很能表现一个女中之侠的性格和形象。在《红须大侠》一剧中,他在与四校
  尉围打中,用半转身形的身段,在几秒钟内,由一个英俊少年,一变而成为一个红脸红发的英雄好汉,这种“变脸”的特技,也是使观众大开眼界的。
              悉心收徒弟传艺
  筱吉仙早年收徒十一人,号称筱门“桂”字辈,有不少人成名,现分别介绍如下:
  1.筱桂桃(原名杨生秀,小名全兰,后改名杨丹卿),宣化人。十二岁学艺,工刀马旦,后改青衣,四十年代红遍太原、晋中及津、京、张、绥、包等地。拿手戏为:《花木兰》、《九件衣》、《杀宫》、《打金枝》、《铁弓缘》、《对金瓶》、《血手印》、《清风亭》、《佛手桔》、《百花点将》等,曾向牛桂英传过《算粮》、《打金枝》等戏。解放后担任过河北省和张家口市政协委员。一九五六年调河北省艺校任副校长。十年动乱中,以“权威”、“戏霸”的罪名被批斗,含冤而死,终年五十一岁。
  2.筱桂芬(名王二保),汾阳人。工刀马旦,以演《杀宫》、《阴魂阵》、《铁弓缘》、《双瑚蝶》、《辛安驿》著称。他是共产党员,曾任山西省四届政协委员,后在山西省戏校任教。
  3.筱桂琴(名张荷香),介休人。十二岁学艺,工青衣,拿手戏为《断桥》、《六月雪》、《三娘教子》。一九五七年曾被错划为右派,后平反,任山西省戏校教师。
  4.筱桂君(名李金子),河北人。十二岁学艺,工刀马旦,擅演小旦、扎靠劝。所演《木兰从军》、《霸王别姬》最为出色。曾为榆次市晋剧团演员,后因病去世。
  5.筱桂芳(名刘二旦),河北人。十四岁学艺,工文武小生。擅长演《载江》、《长坂坡》、《破洪州》、《白蛇传》。抗日战争时期去世。
  6.筱桂林(名孙文升),涿鹿人。十一岁学艺,工文武小生。拿手戏为《折桂斧》、《土祖庙》、《少华山》、《告御状》、《吕蒙正坐窑》等。后在张家口。
  7.筱桂红,文水人。十三岁学艺,工须生。擅演《芦花》、《走山》、《二进宫》。早亡,终年二十岁。
  8.筱桂金(名陈玉英),河北人。十二岁学艺,工小生、武生。可惜十八岁满科后即病故。
  9.筱桂珍,北京人,工武生,不到二十岁即亡故。
  10.筱桂建(名杨桂花),榆次人。十二岁学艺,工刀马旦、青衣。擅演《断桥》、《祭桩》等戏,已退休。
  11.筱桂梅(名赵二青),祁县人。十三岁学艺,工小生、武生。擅演《洞房》、《虹霓关》、《长坂坡》、《挑滑车》等戏。解放前后还在太原“鸣盛楼”(今柳巷长风剧场)演过《三打祝家庄》等戏。后随其夫姚凤歧去台湾,开酒馆度日。
  此外,尚有他的女儿张桂娟,十一岁随父学艺,工刀马旦,拿手戏为《铁弓缘》、《欢巧配)、《凤台关》、《杀宫》、《辛安驿》等。解放后,曾在太原“七一剧社”演戏,后到晋中与程玉英配戏。她俩演唱的《火焰驹》双双获得全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演员奖,多次在电台播放。后任晋中戏校教师,培养出五十多名弟子,其中有的早已崭露头角。
  这批筱姓“桂”字辈的弟子在张宝魁的精心培养和艺术熏陶下,技艺提高很快,满科之后,大都随师演出,成为当时的晋剧舞台上的一支劲旅。到了四、五十年代,这些门生便能独当一面,挑班演出了。
                 解放带来新生
  一九四九年四月,太原解放后,筱吉仙的新民晋剧团改为太原市人民晋剧二团。他主动停演了《狐狸缘》、《胡迪骂阎》、《火烧侥红莲寺》等封建迷信、色情庸俗的坏戏。移植演出了《十五贯》、《大名府》、《红娘子》、《乞巧图》、《张羽煮海》、《黄巢起义》、《逼上梁山》、《三打祝家庄》、《孔雀东南飞》等思想较健康的新戏。他还排演了《白毛女》、《小女婿》、《小二黑结婚》等现代戏,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。
  筱吉仙在进行剧改的同时,仍没有忘记培养后辈力量。一九五三年,他带领剧团在晋中一带巡回演出期间,每到一处,总要注意发现可育之才,返并之后,办起了戏剧训练班,收田桂兰、张友莲、武忠、郝富、张翠英、田翠兰、王玉珍、吕铁成、马兆录、张步昌、李有银、赵吉祥、张步兴、魏福喜、邱满元、许仁灿等三十多人为学员,跟班学戏,随团实践。这是他第二次收徒传艺。
  他和训练斑的教师郭双喜(水仙花)、张万顺(玉兰旦)、赵复瑞等,先后给学员们排了《打金枝》、《走山》、《茶瓶计》、《拣柴》、《斩黄袍》、《合凤裙》、《白水滩》、《三击掌》、《大堂见皇姑》等戏,为他们打下了扎实的功底。
  一九五五年后,他的戏剧训练班,与丁果仙的新新剧团的戏剧训练班合并,改为太原市戏剧学校。他仍孜孜不倦地为晋剧培养后继人才。
  他的政治觉悟和艺术实践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赞赏,在晋剧界享有盛誉。一九五○年冬,他作为山西省文艺界代表的—员,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戏剧工作会议,并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。
  一九五二年国庆前夕,他与丁果仙、牛桂英、郭凤英、冀美莲、乔国瑞、刘仙玲、任玉玲、冀萍及其艺术伴侣张美琴,赴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,受到好评。
 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,他曾率领牛桂英、马秋仙、刘仙玲、任玉玲等组成山西省赴朝慰问团,为志愿军演出。
  他曾先后当选为太原市第一届、第二届人大代表、市政协第一届、第二届常务委员,第三届、第四届委员,省文联第二届常务委员,并担任着剧团团长职务。一九五六年由王文光、李济生介绍,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。
                治艺严谨有方
  筱吉仙治艺严谨,教徒有方,向为人们所称道。他在培养晋剧人才方面,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
  第一,严肃认真,一丝不苟。他在传艺时,对弟子要求十分严格,一句唱腔,一句念白,一个身段,都必须合乎规范,丝毫不得马虎。有一次,他给筱桂君和筱桂梅教《藏舟》,扮演胡凤莲的筱桂君,在“将我父尸体扶起”一句念白中,总是把“尸体”念为“西起”,怎么也改不过来。筱吉仙耐心地反复教练,直到她完全念准,才放过去。
  第二,因材施教,重点培养。在传艺上,他能根据每个弟子的不同条件,有所侧重,搭配传授。如他指定筱桂桃和筱桂林配戏,筱桂芬和筱桂芳配戏,筱桂琴和筱桂红配戏,一生一旦,便于培养,既能发挥各人特长,又能使其早日成才。
  第三,讲究台风,祟尚戏德。有一次,在大同演《北天门》张美琴扮演杨四即,筱桂芬扮演铁镜公主,张桂娟扮演丫环。当铁镜公主看到四郎闷闷不乐时,向前问道:“瞧你愁眉不展的,莫非有什么心事吗?”本来丫环是没有戏词儿的,可是,张桂娟却临时加一句:“是呀,姑爷把眼部哭肿了!”弄得三人在台上来了一个“笑场”。戏毕,筱吉仙向她们严肃指出,这是台风不正,破坏剧情,应总结教训,切忌再犯。
  第四,台己为艺,爱徒如子。筱吉仙不吸烟,不喝酒,生活非常俭朴,为了艺术能舍掉一切。他看到自己的弟子们在冰天雪地里练功,在酷暑烈日下排戏,既喜爱又心疼,经常拿自己的钱,结徒弟买吃食。为了早日为晋剧培养出后继人才,他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,都亲自登台演出,为训练班筹集资金。在方法上,他采取边学边排边实践的方法,加强对学员的培养。训练班没有服装,不能彩排,他和张美琴商议,夫妻俩把一生心血换来的唯一财产——半副戏箱,无代价地捐赠结训练班。
  一九五四年夏,田桂兰的腿突然出现毛病,有残废的可能,筱吉仙得知后,十分焦急。他亲自把田桂兰送进杏花岭医院,用自己的工资给她交了住院费,并经常带上点心、水果到医院看望。由于治疗及时,田桂兰很快恢复健康,无怪弟子们称呼筱吉仙为“严师慈义”。
晋剧名旦筱吉仙 - 高山兰 -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
 他的艺术伴侣
  筱吉仙的艺术伴侣张美琴(小名二姑娘,曾用艺名富艳亭),一九一八年出生于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,父亲是穷铁匠。十二岁时,经在张家口一带负有盛名的晋剧名角筱金梅、筱金枝的介绍,拜刘玉富(玉石娃娃)为师,开始学艺。
  她曾随师到太谷城内“富庆社”演戏,工须生。和她一起学戏的还有富艳芳、富艳青、富艳芬、富艳奎等。美琴自幼聪敏,学戏专心,一年工夫,就学会了《杀府》、《算粮》、《桑园会》、《斩子》、《芦花》等折子戏和《打金枝》、《忠报国》、《英杰烈》、《富贵图》、《下河东》等本戏,文武皆能。
  一九三二年,其师刘五富应邀带领他的全班人马,到太原搭“锦梨园”班,在盖天红、说书红(高文翰)、丁果仙、狮子黑(乔国瑞)、秋富生、福义丑(王福义)、丁巧云、王银柱等熏陶、影响下,艺事大进。
   一九三三年,她十五岁时,随其师及“富”字辈门徒,以及筱金梅、筱金枝、彦章黑、子都生(杨登科)等,东出娘子关、经石家庄、正定、保定、北京等地沿途演出,并在北京“吉祥剧院”连演数月,场场客满。后又邀九岁红(任莲茹)、十二红(刘宝山)、老三儿生(孟珍卿)、筱狡桂桃等名角,到天津劝业场“天华景”演出。她在《铁弓缘》中扮演的王大人,《松棚会》中扮演的蔡大人,特别是在《金沙滩》中扮演的杨继业,都以扮相好、嗓子冲、做戏到家、底功扎实,赢得观众好评。
  她十七岁满科谢师后即挂头牌。一九三六年,搭“荣梨园”班,辗转晋中,与冀美莲合演《杀狗》,与程玉英合演《走山》、《桑园会》,珠联壁台,名噪一时。
  之后,说书红(高文翰)又亲口向张美琴传授《杀院》、《凤仪亭》等剧目。她在与说书红的弟子程玉英、刘俊英、田凤英、田翠英,王有福(雨点红)的弟子冀美莲,以及老十七生(董全福)的弟子孙福娥(周瑜生)等同台演戏中,取长补短,精心切磋,技艺更趋成熟。后来,她应筱吉仙之邀,参加了“吉庆园”班。由于阵容齐整,行当齐全,唱到哪里,红到哪里。
  她十九岁时,经同行邱德才、乔孟雄介绍,与筱吉仙结为伴侣。筱吉仙又给其排了《北天门》、《四进士》、《南阳关》、《定军山》、《追韩信》、《潞安州》等戏。解放前,她除赴京、律、绥、包等地演出外,曾长期在太原“鸣盛楼”露演,唱做惧佳,有“赛果子”之称。
  解放后,她与筱吉仙同时进入太原市晋剧二团,曾担任市晋剧一、二、三团工会主席。
  一九五二年,她随筱吉仙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,在《打金枝》一剧中扮演唐王,荣获二等奖。
  一九五五年,她与筱吉仙一同参加了赴朝慰问演出。一九五六年,她与筱吉仙同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,曾是民盟山西省委委员。一九八二年九月当选为太原市第七届人大代表。年逾花甲时,仍在收徒传艺。
              筱门桃李芬芳  
  一九五七年,筱吉仙与张美琴同被错划为右派。筱吉仙于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病故,终年六十五岁。
  一九八○年四月二十八日,在筱吉仙诞辰八十周年之际,太原市文化局和太原市戏剧工作者协会,为了表彰他对晋剧艺术的卓越贡献,更好地继承他的精湛艺术,弘扬历史悠久的晋剧金属,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。
  在省城文艺界举行的座谈会上,人们高度评价了他的艺术成就和培养后继人才的业绩,全面肯定了他对发展晋剧艺术的贡献。
  在湖滨会堂的纪念演出活动中,晋剧名家和筱门弟子,汇聚一堂,联合献艺,盛况空前。演出的节目有:《小宴》、《芦花河》、《金水桥》、《凤台关》、《大堂》、《小别母》、《扈家庄》、《二堂献杯》、《虹桥赠珠》、《二进宫》、《走山》。这些剧目大都是筱吉仙当年的拿手戏,也是他遗留下来的传代之宝。演出轰动了整个省城,足见广大观众对筱派艺术的欣赏。
  筱吉仙这位著名的老晋剧艺术家,已离开了人世,但他的艺术永吐芬芳,他的弟子满门,代代相传。
  五十年代初,筱门“桂”字辈一代弟子,巳声震剧坛。一九五三年筱吉仙自办戏剧训练班培养的二代弟子,也都成了晋剧舞台的名家。山西省晋剧院的田桂兰、张友莲、智玉莲、郝富和太原市实验晋剧团的武忠、赵吉祥、张翠英、张步昌、马兆录、李有银,还月太原市艺校教师田翠兰、吕铁臣、王玉珍等,其开蒙老师都是筱吉仙。王爱爱、冀萍、郭彩萍、李月仙、高翠英、阎慧贞等晋剧名角,也都曾亲得筱氏的艺术传授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5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