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月后,春节临近,世芳的太太亦接近临产,他要回北京。可几次买不到飞机票,急得上火。名须生杨宝森太太谢红雯看他如此着急,就一片好心,把自己的飞机票让给了李世芳。李世芳大喜过望,万分感谢后即由张盛利师兄陪送至机场登机。没想到飞机在山东境内周村附近坠毁,机上人员全部罹难。梅先生刚听到信儿时,心中甚急,不愿相信。几次打电话让当时在上海的张盛利、袁世海详细核实,到底世芳如何。当消息确实后,梅先生强压悲痛,派张盛利前去认尸。盛利回来后只说出“太惨了”三个字就嚎啕大哭。袁世海忍住眼泪,使劲摇着张盛利肩膀,大声叫:“说清楚,快说清楚,你真地看见了?说啊!”张盛利满脸是泪,哽咽说道:“世芳全身焦黑,就一只袖子还看得出是世芳,那是他的格子衬衣。”
李世芳形、神、貌俱佳,一表人才。平时喜穿西装,里面常搭配条格衬衫。因张盛利送世芳登机,只他知道世芳最后所穿衣服,换了别人再难认出。一代艺术家殉难,震动全国。梅先生悲痛得不能登台。他从前几乎没回过戏,这次实在坚持不住,回戏三天,闭门不见客。
过后,梅先生在上海主持同乡会馆举办李世芳追悼会。袁世海为家属代表(李世芳与袁世海十分要好,张嘴三哥长三哥短),梅兰芳亲致悼词。梅先生最喜欢李世芳,颇以世芳为得意,结果却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。世芳时年25岁。
李世芳在富连成的学艺过程是个特例,富社经常为他打破常规教学。一九三一年入科时,先由苏雨卿以《彩楼配》开蒙,后从萧连芳学习花旦,这一时期李世芳在广和楼上演了许多“三小”戏。直至一九三四年,李盛藻应邀赴沪演出,将盛字科三十余人连同王连平一并拉到上海。时隔不久,叶盛章、叶盛兰也被马连良扶风社聘去,富社营业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,上座日衰。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李世芳被推上了广和楼富连成营业戏的大轴。时任社长叶龙章为聚拢人气还将花旦戏《花田错》与郝派花脸戏《桃花村》连演,请梅兰芳早期合作者张彩林为李世芳排戏。张彩林发现李世芳的相貌、气质、性格与幼年时期的梅兰芳十分相像。于是,向叶龙章建议给李世芳排了一出《霸王别姬》,李世芳饰虞姬,袁世海饰项羽,迟世恭饰韩信,张盛利饰李左车,李世章饰张良,沙世鑫饰陈平。时梅兰芳已移居上海久未在北京露演,因此首场演罢观众一再要求加演,社会反响强烈,很多报纸也给予了关注。自此李世芳正式专工青衣不再演唱“三小”戏。
齐如山看过李世芳的演出后,兴奋地写信给定居沪上的梅兰芳感叹到:“世间之上竟有气质如此相像之二人”。此后一年中,齐如山不断接李世芳到家中,为他讲解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与京剧发展规律,这使李世芳眼界大开,了解了京剧是“即规律又自由”的。齐如山还请来了尚小云观看李世芳的演出。尚小云爱其才,主动提出到富社教李世芳。
当时,七夕将近,社长叶龙章聘请尚小云为李世芳排一出《天河配》,准备应节营业戏演出。《天河配》并不是重点教学剧目,排《天河配》也非尚小云意愿,论唱腔、身段这戏都无高深之处,只是出热闹的应节戏而已,但这出《天河配》尚小云还是手把手教的,并特为设计添加了跳七巧灯的表演。演出自是成功,之后尚小云自己提出教(是“教”不是“排”)三出戏《红绡》《娟娟》《金瓶女》,这三出戏都是尚派独有的。尚小云对杨小楼的艺术推崇备至,其身段用腰都极力效仿。尚小云教的这三出戏,一武两文,水平大大高于科班教学水平,使李世芳受益匪浅。
一九三六年,梅兰芳返京参加合作戏演出,在齐如山的撮合下李世芳正式拜了梅兰芳。梅兰芳结束演出离开北京前,特意托付大弟子魏连芳代教李世芳。魏连芳是斌庆社学艺出身,关于斌庆社的教学模式以后会专题介绍,这个科班出来的学员个个文武昆乱不当,并且重视学习艺术规律。这个学习机会对李世芳的艺术观起了关键性作用,魏连芳教的《红线盗盒》《穆柯寨》等戏,并不是形式上的梅派,有的唱腔或身段甚至与梅兰芳有出入。魏连芳教的是梅兰芳平和雅静的风格和京剧艺术的规律,这是之前科班教学所学不及的。李世芳对齐如山的理论与魏连芳的“规律”(所谓魏连芳教的规律,实际上还是四箴堂、小荣椿、斌庆社一脉相传的京剧本体,也就是这三个科班里练得那套功)有了新的认识,不再单纯的一出一出的学戏,而是懂得积累经验、找出适合自己的艺术规律。这段时间是他的艺术巅峰期,演戏越来越得心应手,他的个人气质、魅力似乎能通过魏连芳教的“规律”中散发出来,虽然还不能完全把握,但已经有了很好的感觉,这使台下观众感觉李世芳台上气质很不一样。这段时间,李世芳在报馆举办的各种童伶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当选了“童伶主席”与“四小名旦之首”,春风得意,盛极一时。
一九三八年李世芳因为倒仓停止了演出居家修养,这段时间他通过萧长华拜识了梅兰芳的琴师王少卿(王凤卿之子),向其系统学习梅派唱腔,并由王为其调嗓。与魏连芳近似,王少卿教李世芳的同样不是工尺,而是京剧音韵、吐字的忌宜和行腔规律。最受益的是时常聆听王凤卿的教诲,听王凤卿讲关于对戏情戏理的理解,谈到梅兰芳的《刺虎》是老夫子陈德霖教的,过去老昆曲这出有很多跌扑动作,陈德霖大胆的去掉了,贞娥一个柔弱女子哪来的力气与一只虎李过争夺匕首,还对峙那么长时间,被李过踢得满地乱滚,最后居然还能成功刺死李过,这太不合情理了。李过虽然酒醉也是一员悍将,贞娥亮出匕首趁其不备“一挤两挤”就刺进咽喉了。陈德霖传下的《刺虎》成了梅派的代表作,也是京昆的重要剧目。在王凤卿的理解中,“梅派”只是相对而言,应该说没有什么“梅派”。梅兰芳是京剧艺术的优秀继承者,他继承的绝不是剧目,而是表演规律,创新的也不是剧目,而是对规律的科学性探索,这个探索有收获也有教训。
这样的教诲深入了冰雪聪明的李世芳的骨髓,日后无论传统戏还是排新戏,反复琢磨戏情戏理,不再人云亦云,成了李世芳一个良好习惯。一九四零年李世芳自组“承芳社”(意在继承梅兰芳衣钵),贯盛习、袁世海并挂二牌,其他演员都是师兄弟,乐队约请了王少卿、白登云、霍文元三老加盟,如虎添翼。王凤卿为了捧李世芳,还特为跟他演了《汾河湾》。
一九四三年春,由王少卿做媒,李世芳娶了姚玉芙女儿姚宝琏。这位自幼在戏班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女子,却是位酷爱文学的知识女性。婚后,姚宝琏专门聘请家庭文化教员给李世芳导读中外名著,陪李世芳看文明戏,使李世芳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素养。在中外文学的影响下,承芳社排演了新戏《天国女儿》广受赞许。一九四六年,当李世芳二次投入另一出新戏《明末三奇女》的排练时,莫名其妙地飞来横祸,梨园工会音乐科封杀了承芳社。由于是梨园工会做出的决定,没有人敢为其伴奏,承芳社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报散了。
这使李世芳精神受到了极大打击,这年夏天他只身来到上海,投靠梅兰芳,打算另辟一席天地。有梅兰芳的推荐、昔日“童伶主席”“四小名旦之首”的光环,使上海最有实力的大来演出公司吴性栽签下了他,并为他组办了一期“十大头牌”(即李世芳、李少春、袁世海、叶盛章、叶盛兰、叶盛长、陈永玲、张云溪、张春华、胡少安)的演出。李世芳挑梁唱大轴。戏码一贴,轰动了沪上,上海最大的舞台天蟾大舞台所有戏票一律售完。李世芳由于连日难解胸中郁闷,嗓音与身体都没调整好,演出效果令上海观众大失所望,并受到报纸嘲讽,李世芳再次辞聘。此后,李世芳参加了孔祥熙支持的中华音乐剧团,准备以“新型戏剧艺术”随该团赴美,可排练时才知道,“新型戏剧艺术”实际上是由西洋乐队演奏,没有歌唱,没有对白,只是借用了少量京剧形体的音乐哑剧。导演沙洛莫夫打着梅兰芳、李世芳的招牌大肆宣传,一时激起了上海京剧界的愤怒,矛头对准了李世芳,报纸上甚至以“玷辱梅门”来攻击他。
李世芳在上海饱尝了世态炎凉,眼看接近岁末,又逢妻子姚宝琏即将临产,这位大名鼎鼎的“童伶主席”连张返程的机票都买不起。当时梅兰芳的梅剧团正在上海中国大戏院与杨宝森合作演出,由梅兰芳出面约请李世芳加入,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五日、十六日,梅兰芳、李世芳、俞振飞,三人唱了两场《金山寺》,其他戏码也极一时之盛,十五日戏码压轴杨宝森、姜妙香、刘斌昆、何润初《状元谱》,大轴梅兰芳、李世芳、俞振飞、杨盛春、王少亭合演《金山寺》(带“断桥”),前边还有萧长华、朱斌仙、盖三省《绒花记》等。十二月十六日戏码为压轴杨宝森、王泉奎、叶盛茂《洪羊洞》,大轴《金山寺》,前边还有姜妙香、刘连荣、王少亭《临江会》等。演毕,梅兰芳将两场个人戏份交给李世芳,并嘱其回家过年。杨宝森、姜妙香也将个人包银托梅兰芳转交李世芳。
一九四七年一月五日李世芳乘坐京沪航班飞机返京,行至青岛上空撞山坠毁,机上无人幸免。
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七日,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公祭大会,尚小云主祭,戏曲界、文艺界三百余人到场吊唁。
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四日,梅兰芳召集上海市伶界联合会、山西旅沪同乡会、富连成旅沪同学会等团体以及缀玉轩弟子,在上海召开追悼会祭奠李世芳。
对于李世芳之死,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,不时有人撰写文章讲述,归纳起来,说法有二: 一是李世芳在北京听说梅兰芳要在南京演《金山寺》,便自告奋勇前往与恩师合演,梅兰芳饰演白娘子,李世芳演小青。孰料,演完《金山寺》后,李乘机返北平途中遇难,成为生死之恨。二是1947年岁末,李世芳急于自上海返北平,正好京剧演员杨宝森的夫人因事逗留,将机票转让给了他,谁知竟然失事遇难。
或许是缺少一手档案信息来源,有转述或添油加醋的成分,这些记述李世芳遇难的文章,均冠以“梨园轶事”。
笔者查阅的 《民言报 晚刊》刊发的《李世芳之死》一文,因是其父李子健的讲述,且该文见报时李氏尚在青岛,因此应该是接近事实真相的。
12日上午,青岛梨园公会公祭李世芳结束后,李父含泪诉说了这段往事。
李子健,是年52岁,看上去不过40多岁,个子高大,一口京腔,有时还夹杂着山西土音。他告诉记者,一切都是“命”。人已经死了,现在慢慢回想,好像有许多地方是预兆似的。算命先生说,腊月天李世芳要 “离婚”,现在不是腊月吗?这不是和他的媳妇离婚了吗!
以下是李子健的讲述,兹编辑整理,以飨读者:
(注:1946年)八九月,上海某夫人主办的中华音乐剧团排演 《孟姜女》时,嚷着要到美国公演,在演技上,有许多改良地方,他们要请梅派大公子梅萼生及梅小姐参加,梅先生表示,他们都还年轻,艺术造就不熟练,委婉地谢绝了。后来想到李世芳,每月包银出到二千美金,期限是一年。对于包银,李世芳觉得倒是其次,艺术前途上倒是该考虑的,所以写信请示父亲。
为了儿子前途,父亲倒有另外的想法:将来回国后,长时间改变平剧的演唱,对身段嗓子是否有所改变?所以对李世芳出国没加可否,希望他和老师梅兰芳先生商定,结果他自己决定不参加了。正准备回北平时,适逢南京唱祝寿戏,他得到了邀请,戏码是《麻姑献寿》,可是,戏码开出后,某夫人说在北平看过,于是取消了。真正原因是,李世芳不想参加《孟姜女》在美公演,才得到这个“轻看”。
这一来,他决定回北平。行李搬上去天津的船时,青岛某戏院派人来沪请他,他想在青岛演出后组织一个旅行班子到内地大城市周游一番,于是双方举行谈判。青岛派来的人往返青沪,不料因配角问题搁浅了,青岛方面没有给出最终答复,为此他在上海勾留了一个时期。父亲从北平写信要他早些回去,上个月,他买好一张机票准备回家,梅兰芳恰在上海唱戏,为观摩先生的戏,就把那张机票给了别人。也许是上帝的主宰,他坐上了倒霉的121号飞机。
6日夜,北平各报收到飞机失事名单时,曾对李世芳的名字发生怀疑,纷纷挂电话问李子健:“李世芳回来了吗? ”一家人预感到了厄运。记者们好像不愿把灾祸降临李家,因此不再回言。
7日,北平各报头题:《李世芳遇难》,证实了他的不幸。街头报童的喊叫,惊碎了李家人的心。
最后,李子健哀痛地对青岛记者说:“李世芳结婚四年,已经有了三个女孩,大的三岁,二的一岁,最小的才两个月。 ”
救济义演
对李子健 “青岛某戏院派人来沪请李世芳到青唱戏”一说,笔者在1946年12月23日出版的《青报》中,查阅到了相关新闻——《名伶李世芳将演出大舞台》:
四小名旦梅派李世芳君在沪登台演出颇获嘉许,近传消息,李世芳将于数日内由沪搭机来青。闻本市新新大舞台(注:位于平度路上的永安大戏院)已邀请李在青岛演名剧云。
这说明,李子健所言不虚。
《民言报》所刊的《李世芳北平大开吊》一文载,李世芳灵柩自青岛航运至天津后,又辗转陆路返平,即在北平市□□寺停灵。2月7日,在该寺举行祭奠。是日,亲朋好友自下午二时起前往吊祭,络绎不绝。计有马福绿、叶盛兰、迟世松等100余人,各界所送花圈、挽联不下三十余。
有史料补充说,其中的一副挽联由四个剧目组成。上联为:金山寺成生死恨;下联为:窗锦枫变镜花缘。上联中“生死恨”是李世芳生前常演的梅派戏,“金山寺”则是他与梅兰芳合演的最后一个剧目。
3月27日,《青报》报道,李世芳是京剧富连成社第五科弟子,殒命后,富连成社在北平、天津搞了两场义演,梅兰芳以师生之谊,在上海亦发起两场义演。梅氏主办的两台救济戏,除掉开销得款七千余万,汇往北平新华银行,由一位姓曹经理负责保管,利息特别从优。
这笔款计分六股开拆,李世芳父母各一股,其妻姚宝琏一股,三个女儿各得一股,每股以1200万算,一角利息,每月每股亦有120万可收。北平生活程度较低,百余万一月,足够开销。寡妻幼女及双亲虽生活无虞,但一家人生活并不和谐。
身后纠纷
1947年5月,李世芳寡妻姚宝琏与婆婆闹矛盾而分家居住的消息,在北平传得沸沸扬扬,青岛多家报纸转载了《李世芳身后纠纷 婆媳失和闹分家》一文:
李世芳遇难后,受刺激最深的当然是妻子姚宝琏。自李死后,姚氏仍旧带着最大的孩子大春,住在李世芳生前所住的房子,日子一久,婆媳间发生了一点误会,因李世芳生前有两樟木箱的衣服放在母亲屋里,姚宝琏则要将箱子搬到自己屋子,为此婆媳不大痛快!
父亲姚玉芙回北平后,代女策划,决定提出和李家分家居住,姚宝琏所提条件:三个孩子带走,世芳的遗物、行头一切归她,自然李家不完全答应。
梅兰芳在沪得到这个消息,寝食难安,特地写信给齐如山,拜托他出面主持这事。因为李姚两家和齐如山都熟识,齐氏人又公正,主持这事再合适不过。梅兰芳又致函管事李春霖,让他分赴李世芳师兄弟如叶盛兰、袁世海、张盛利等处,请他们帮忙调停。
关于婆媳分居的事,情势已难以避免。大概归纳许多调停人意见如是:1、小孩归李家,惟最小孩三春归姚氏带去,长成后归还;2、姚氏本人妆奁全部带走;3、义演所得款按股均分,三小孩教育费均提出在外,托人保管;4、李世芳戏衣归李家,姚氏可随意选几件作纪念。
在条件未谈妥前,姚氏还住在李家,一经谈妥即搬回娘家去。
北平、青岛多家报馆继续关注李家纠纷进展:“姚宝琏终不待一抔之土干而走焉,今挽长女大春去沪,李子健夫妇也决携孙女二春、三春返西山故里。晚年丧子,暮运颠沛,故决将北平所有产业长物一并售出,虽贵如各项纪念品,也一一在天桥旧货摊上出现。笔者目睹有李姚结婚礼品多种,如国剧公会尚小云、梅兰芳、马连良、李万春等之银质镜架、书画等件,一时琳琅满目,令人感叹不已。此岂一生死殊荣哀也,实在是为一生荣哀也。 ”生者为家庭纠纷所累,颠沛流离,死者也因盗墓案频发,未能入土为安——
李世芳葬于松柏蓭梨园地,最近松柏蓭连次发生盗墓,李子健夫妇听到后非常不安,所以决定明年无论如何,也要把李世芳由松柏蓭移葬到自己的祖茔去。
一代名伶英年殒命令人可叹,其身后更是令人唏嘘。
评论